古钱币鉴定分享
我国的古钱币铸造技术,经历了从子范(土、石、铜)铸造到母范(砖、铜)铸造,再到翻砂铸造、机器制造的过程。而这其中,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中较主要工艺法。隋以前铸钱多采用平板范竖式浇铸法和叠铸法造钱,自从唐代开始,则采取母钱翻砂的技术,并沿用至清末,甚至民国时期很多偏远地区仍采用此法铸币。详细了解翻砂铸造的流程及特点,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钱币,鉴定古钱币。
明代宋应星所撰的《天工开物》对于母钱翻砂铸钱工艺,曾曾做了详细介绍。一般分成制作钱模(母钱)、制作范型、合范固定和浇铸钱币等四个步骤。
半两钱范
第一步:制作钱模,将一块母钱原料由人工雕刻成雕母,然后雕母先翻制若干个母钱,并用它来充当铸钱的钱模。第二步:制作范型,用砂土将木框填实固定,放置钱模,再将另一个填实砂土的木框叠放在上面,翻制面范和背范,然后取出母钱,并制作浇口、直浇道、分浇道。第三步:合范固定,将面范和背范对合叠放,然后捆绑固定。第四步:浇铸钱币,将熔化的铜液对准浇铸口进行浇铸。冷却后开范取钱,再进行清理、修整、打磨,钱币的铸造就完成了。由于砂型不再需要缓慢阴干和焙烘,生产效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。
《天工开物》铸钱图
而现在有些高仿钱币,采用自己雕刻或精美的真钱做母翻砂制作而成,企图以假乱真、混淆视听。 古代铸钱,整箱母钱放入沙箱翻砂,砂模压力均匀,铸造出来的钱币厚薄一致。而作伪者一般不是整箱翻砂模,因此翻铸出来的伪-币往往厚薄因变形而不同。
弘光通宝
另外,自然流通的古钱币的磨损是*的,但局部磨损(穿口、边道、面背)程度又是不一致的。现在一些高仿钱币,用3000目甚至5000目砂子细细研磨,打磨细腻度光滑度很到位,但毕竟是机械打磨,外郭还是少不了“圈”型的磨损痕迹,仔细辨别还是会露出马脚。
兴朝通宝
有些出土钱币,由于历史原因并未流通或是仅短暂流通,往往带有古钱打磨痕迹(搓痕),而有些高仿钱币则仿造此类铜钱。古代铜钱打磨,是将钱币毛坯被串在一根方棒上,一同旋转打磨,钱币边上留下的锉痕成弧线形,与钱边平行,从某些清代咸丰大钱还可以隐约观察到。而作伪者锉毛坯时只知道反复锉磨,使钱边光滑就行了,形成钱边的锉痕杂乱无章,细心一看便知。
光绪通宝搓痕
古钱币作伪技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,总是推陈出新,只有多学习,准确把握真品特征,多与泉友交流沟通,才能不断提升鉴别能力,不断成长。
上述就是小编为你介绍的关于古钱币鉴定分享的内容,对此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,欢迎前来咨询我们网站,我们会有技术人员为你讲解。
编辑精选内容:
hengdeli1688.b2b168.com/m/